石秀·天慧星
136cm×68cm ║ 纸本水墨 ║ 2024年
石秀,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拼命三郎”。初登场于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祖籍金陵建康府,江南人氏。本随叔父贩卖羊马,叔父却半途染病亡故,无钱还乡,流落蓟州。因打抱不平而与杨雄相识,并与其结为兄弟,随后在杨雄的帮助下开设一家肉铺。得知嫂子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通奸,他告知杨雄,却反被潘巧云诬陷。石秀杀死裴如海,使杨雄得知真相,二人清算潘巧云后偶遇时迁,决定一同前往梁山落草。途中三人与祝家庄起冲突,时迁被捉,石秀、杨雄便与梁山众人三打祝家庄,救出时迁,正式入伙梁山。攻打大名府前,石秀与杨雄一同打探消息,得知卢俊义即将问斩,石秀只身劫法场,救下卢俊义,自己也因寡不敌众被抓,直到吴用等人攻破大名府得救。
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三位,上应天慧星,担任步兵头领之一。 梁山受招安后,石秀跟随宋江四处征战,颇有战功。征讨方腊期间,石秀在昱岭关被庞万春射死,追封忠武郎。
石秀是《水浒传》中最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胆识过人,他的精细与杨雄形成对比,使得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于友善捷元网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7年生于山东乳山。
1989年作品《康熙跪师》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4年作品《儒林外史》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
1999年作品《九九春运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出版有《于友善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13)、《于友善中国画集》(广东收藏家协会2010)、《于友善——九九春运图》(天津杨柳青书画社1999)、《养心融笔·于友善》(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于画于情·于友善中国画展作品集》(恒当代艺术空间)、《捉刀代笔·于友善篆刻作品集》(恒当代艺术空间)等作品集。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江苏美术馆等收藏。
墨骨侠魂:于友善水浒人物系列作品
于友善的水浒人物系列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人文解读,构筑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江湖。这一系列作品超越了传统水浒题材的程式化表现,将施耐庵笔下的草莽英雄转化为水墨语境中的文化符号,通过笔墨的浓淡枯湿,揭示了中国民间精神中的侠义基因与人性真相。作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于友善以学者型艺术家的双重身份重新诠释这一经典题材,使其水浒人物既承载着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髓,又闪烁着当代人文关怀的思想光芒。
于友善对水浒人物的造型处理展现出惊人的艺术胆识与深厚的传统功底。他笔下的梁山好汉既非民间年画中的程式化英雄,也非电视剧中的脸谱化形象,而是充满个性张力的艺术再造。在《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中,画家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极具张力的构图,将这位花和尚的蛮力与禅意矛盾统一于一体——粗壮的腰身扭转出惊人的力量感,而面部表情却透露出超然的平静。这种造型处理打破了传统水浒图像叙事的单一维度,赋予人物更为丰富的心理层次。
于友善坚持手绘的朴素与直接,用水墨这一最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媒介,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故事。他的水浒人物既是对经典文学的视觉注释,也是对当代社会的隐性评注——那些关于正义与暴力、个体与体制、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命题,在墨色浓淡间获得了新的阐释可能。当观者驻足于这些作品前,感受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妙,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共鸣,这正是于友善水浒人物系列最珍贵的艺术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捷元网,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途乐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